1687年艾萨克·牛顿爵士发表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它将理性、客观的经验解释带给社会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自然遵循着普遍的、确定的、因果性的规律。为了发现和认识这样的规律,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经典科学始终遵循着还原主义的简单性原则,认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要了解整体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分解还原为部分,在对部分逐个认识的基础上再对整体进行认识和把握。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还原主义的简单性原则在经典科学研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伴随人类认识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与全面,这一原则在解释复杂的自然现象时显得越来越力不能及。对此,比利时物理化学家普里高津与斯唐热提出了复杂性科学的概念,反对经典科学考察单一的因果关系和把研究对象分解成简单的组成部分的简单性原则。
沈联涛先生在《我们为什么需要一张“地球资产负债表”》开篇就犀利地指出,正是这样一种牛顿经典科学及其背后线性和机械的世界观导致了各自为政的孤立思维,造成了我们的许多问题,包括不平等、不公正以及对地球的破坏。因此,他认为是时候重新审视我们对于自然的看法,尤其当这样一种自然观有可能将人类引向毁灭性的灾难。我们需要一幅全新的面向生命系统的思维地图,来指导我们处理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因为这些问题都是系统性问题,它们环环相扣、彼此依存。任何个人、社区、民族乃至国家,都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应对和解决所有的问题。
为了生动描绘在生物和物理环境之间达到微妙平衡的具有生命力的地球,詹姆斯·拉夫洛克提出了“盖娅”假设,用古希腊大地女神的想象来表示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物种为了它们的共同利益而齐心合力地去控制地球的各种化学反应。在他看来,盖娅是一种巨大的超级有机体。然而人类对财富增长的追求以及“生产资本”的增殖导致将自然视作仅为人类使用和便利的资源提供者。作为一名环境保护主义者,拉夫洛克批评人类征服自然的工业文明行为造成对盖娅的破坏。盖娅假设中的有机生命整体观与中国哲学讲求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与实践遥相呼应。儒、道、墨都深信人、天地与万物出自一体,遵行同样的生发与衍化规律。“天人合一”为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生境界。
作为香港证监会原主席,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金融顾问委员会成员,沈联涛先生凭借其过往丰富的从业经验以及敏锐的学术观察,颇具建设性地提出构建“地球资产负债表”的倡议。这一倡议正是基于将地球视为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呼吁修改现行的会计计量框架。定量经济模型的精确性取决于采集数据的质量,这一观点在大数据时代已经被普遍接受,因此有必要倡导学术界、民间社会、各个国家以及多边组织等多元主体在数据收集方面的通力合作,在全球性威胁面前相互理解、共同应对,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建、共治、共享。在应对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新冠疫情等全球性问题的当前,地球资产负债表的提出具有创新性、现实性,堪称行星思维的表率。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